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

中菲股票基金 最會賺
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陳慧芳/台北報導】美國二度量化寬鬆即將引爆全球熱錢大遷徙!投信法人認為,經濟體質良好且進入升息循環的新興亞股、大中華國家股市,將最直接受惠。


根據Lipper統計,近一個月內,全球各單一國家基金績效的前十大排名中,新興亞股竟占比過半,尤其集中在中、港股市,除菲律賓股票基金近月漲8.43%最多,其次是中國基金6.28%,香港基金亦有6%,大中華和韓國股票型基金緊追在後。
10月起急漲的中國股市,近期均線開始呈現黃金交叉,並向上突破,4日收盤點數3,086點,創下今年4月中旬以來新高。
德盛安聯中國策略增長基金經理人鄭勝嘉認為,中國經濟成長不需擔憂,反倒是經濟是否過熱成為市場疑慮所在,等到第四季宏觀調控政策方向更加明朗後,股市仍有表現可期。
不少投資人也擔心,中國股市短線恐出現高檔整理。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葉書弘說,陸股雖漲過一波,預料短線將先行觀望,不至於會出現大幅修正,挾著上半年基期低、經濟基本面良好的優勢,陸股漲勢還是可以期待。
葉書弘說,中國股市上半年因主動調控政策而屈居弱勢,直到6、7月份政策轉向放緩後,陸股開始後來居上。「以房市緊縮政策方面來說,年底前將釋出一批保障性住房,預期房價泡沫及打房等不確定因素將消彌,不影響陸股未來表現。」
而中國股市漲,港股也率先反映。高盛本月3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就指出,受惠於中國經濟成長、人民幣匯率機制靈活性提高與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下的充裕資金流入,預計香港恆生指數未來12個月將漲至2萬9,000點,等於仍有20%的漲幅空間。
由於先前許多新興股市已有不小漲幅,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,投資人可往尚未創下今年新高的股市來布局,例如中國和俄羅斯股市,均未突破今年以來高點,但近來均有相對強勢的表現,反映應有部分資金轉進這些有補漲機會的市場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